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杨清清:G20十年再出发,需凝聚新的共识

全球治理 2021-02-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察者网 Author 杨清清

全文约2000字,读完约需2分钟。


作者杨清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本文刊于11月30日观察者网。


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将齐聚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今年是其领导人峰会机制启动10周年,在这10年中,G20始终秉持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成绩显著,成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全球经济治理的推进器。


G20在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现在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以“为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为主题的2018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能否凝聚共识,继续发挥好引领作用,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全球拭目以待。

1

应对全球挑战,期待积极成果


每年G20领导人峰会都会发布联合公报,表明G20各成员国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研判与对策,并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世界经济凝聚共识,共同行动。但当前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经济增速面临下行风险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随之而来的是相关各方明显分歧加深,有时甚至伴随激烈的辩论和争执。G20自创立以来因应对全球性急迫挑战而形成的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精神,正在面临巨大挑战。


个别议题形成共识的难度大。目前倍受关注的贸易、气候变化的分歧是公报拟草的主要焦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世贸组织(WTO)改革,以及紧随其后12月3-14日波兰第24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等进程。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频发,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美国退出巴黎协议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分歧加大;结构性增长疲软,金融部门脆弱性上升,自我改革进程缓慢。同时,随着技术变革带来诸多挑战、地缘政治紧张加剧,G20领导人能否在这些焦点问题上达成共识,目前来看难度和挑战都很大。



峰会联合公报面临复杂变数。G20联合公报是基于各成员达成共识基础上产生的,任何分歧和反对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结果。之前阿根廷G20工商领导人峰会即B20议题工作组会议首次出现重大分歧,各方未能就准备提交给G20峰会的建议性文件达成一致,导致中方不得不公开表态发出不同声音,并且被迫决定不派团组参加B20峰会。今年若个别国家采取将经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视多边协定约束,挑起全球性贸易摩擦,那么这届G20峰会公报很有可能打折扣,或者用词“中庸”勉强通过,或直接打破惯例,未达成联合公报不欢而散。


其他因素有可能干扰峰会焦点。在多边协调面临被稀释的风险时,双边或小集团的次级对话平台的关注度就会被放大,中美、美俄双边会晤、美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七国集团(G7)、金砖峰会(BRICS)、中等强国合作体(MIKTA)等,都会不同程度分散G20焦点,对峰会成果造成影响。拉美地区的政局变动,阿根廷国内经济形势和政治气氛,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谈判协调能力有限,也或多或少对峰会成果有影响。另外,意外事件如近日的乌克兰局势、卡舒吉事件后的土耳其与沙特关系、“通俄门”调查和美俄关系、朝核问题、印太战略、南海问题等若突然发酵,则有可能带偏G20主题成为会议焦点。

 2      

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中国正能量


“我们要坚持走开放发展、互利共赢之路,共同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我们应该也能够发挥领导作用,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习近平主席这些话,不仅是承诺,更是中国实实在在的行动。自2016年G20杭州峰会以来,中国方案、中国贡献、中国担当,受到全球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期待。


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建设。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与G20成员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加强团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平等协商解决问题,坦诚对话化解争端。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改革为导向,完善全球治理建设。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平衡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对新机制持包容开放态度,支持所有完善多边体系、促进共同发展的努力。


秉持协商沟通,在大国对话中取得积极进展。备受瞩目的中美元首会晤,不仅是解决双边经贸摩擦问题,也承担着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责任,这也是此次G20峰会的重要看点。近期中美展现出双方开展建设性对话的积极姿态,如果能够在峰会期间达成基本共识,努力构建更具有包容性、对全球经济增长起到积极引领作用的制度和秩序,必将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新的增长态势产生深远影响。当然,特朗普政府的矛盾善变特性、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以及长期的竞争态势不会突然转折,中美竞合将是常态,对此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作好预案。


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刚结束的第八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上表示,中欧都是自由贸易规则和多边体制的坚定维护者,双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要相互理解包容,深化合作,携手应对挑战,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欧洲和拉美,为地区合作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让广大非洲国家迎来发展新机遇。10月安倍访华,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经济合作新周期值得期待。另外,2019年日本是G20轮值主席国,其议程设置与中国和世界发展又密切相关。在世界经济面临诸多风险加剧的不利条件下,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挥中国正能量,团结最大范围内的国际多数。中国可延续杭州峰会各项成果机制,为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和帮助,在有关WTO改革、维护既有秩序、捍卫多边体制、推动联动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争取更广泛的国际理解和支持,推动峰会成果能基本体现广大新兴经济体的共同立场,防范美国和个别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同时,继续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进程,提振中国发展速度和实力,给全球以更多信心和正能量。借助G20的多边协商平台,在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不再愿意肩负更多全球领导责任的背景下,强调合作共赢,在局部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发挥“中国 +”机制,团结更多可团结的力量,引领全球治理新格局。


携手引领世界经济在正确轨道上发展,既是G20成立的初心所在,也是G20的重要任务。经历10年发展历程的G20也需要自我革新,与时俱进,适应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真正成为既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又符合时代进步需要的全球治理公共产品。唯有同舟共济、协商共治,才能使G20成为战胜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进世界各国联动发展的互利合作平台。


更多阅读:

【观察】杨清清:从杭州到汉堡,G20的关注点有哪些变化?

【视角】张敬伟:G20“习特会”将终结中美贸易战?

【热点】G20来了!习主席出访四大亮点提前看!

【聚焦】中美视角看下一个50年,中外专家怎么看?



  关 于 我 们  


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Global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RUC)成立于2017年3月9日,是北京巨丰金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琳女士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负责运营管理的教育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由原外交部副部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何亚非领衔,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张燕玲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旨在构建高层次、高水准的全球治理思想交流平台,并向社会发布高质量的全球治理研究报告,努力践行咨政、启民、伐谋、孕才的智库使命。

201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SCP)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的“亚洲大国智库90强”。



欢迎关注“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globalgovernance20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